首頁 歷史

三國之大帝趙云

第二十二章 一千五百萬錢

三國之大帝趙云 像我這么帥 2454 2018-05-29 16:50:59

  趙云主動開口招攬,高順答應的也很爽快。

  看上去好像簡單至極,但實際上這里面還有很多說法。

  首先第一點,在早上入城分別時,趙云都還沒有現在就招攬高順的想法,因為他知道可能性其實不大。

  那個時候高順還有事要做,還有人要見,心中還滿懷著即將看到親人的希望。

  而現在,親戚不愿認他,或者說不是不愿認他,而是不愿讓他投靠。高順徹徹底底成了無家可歸之人,只能落寞寂寥的回到并州去參軍。

  像他這樣的人,自然不愿意如趙云所說那般混日子、拿餉錢,能有事情做,有一個目標支撐著自己,高順為什么要拒絕呢?

  所以,雖然只是隔了半天時間,但高順的心境和處境都發(fā)生了變化,早上的時候還不適合招攬,但是現在卻非常適合。

  因為他才剛剛被親人所“拋棄”,內心非常的柔弱,此時趙云拋出橄欖枝,自然會讓他感動。

  這個時間點非常的微妙!

  其次,高順之所以痛快的答應,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現在確實無處可去,回并州參軍和跟隨趙云,其實差別并不大。

 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原因是,之前遇到山賊,趙云派出典韋鼎力相助。雖然高順不需要典韋幫忙也能解決掉那些山賊,但是這份心意他是領情的。由此可以看出,趙云此人秉性如何,至少是讓人放心的。

  最后一點,便是典韋和荀攸的存在。

  來的路上,首先他見識到了典韋的本事。他自己估算之后,確認自己肯定打不過典韋,而且所認識的人中,恐怕也沒有誰是典韋的對手,而這么厲害的一個人,都跟隨趙云,那他跟隨又有何不可?

  還有荀攸,潁川荀家是當世大族,聲名顯赫。通過交談,高順也能分辨出,荀攸絕非荀家普通子弟,而是杰出人才,這樣一個杰出人才也跟著趙云,他還需要去想嗎?

  所以,綜合以上三點,第一:高順無處可去,至少回并州參軍并不是最好的選擇。第二:通過趙云出手相助一事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值得追隨的人。第三:典韋、荀攸這樣的人都愿意跟隨,他還有什么好矯情的?

  見高順在自己面前拱手,口稱“主公”,趙云心中大喜,面露笑容將其扶起:“仲達不必如此,有你相助,我真如虎添翼也!”

  高順在三國歷史上的篇章其實并不多,存在的時間也很短。但他卻留下了這么大的名頭,究其原因,就是因為高順的忠貞不二,以及他麾下陷陣營的強悍!

  呂布對高順其實談不上多好,甚至將陷陣營的兵權收回,交給他的親戚魏續(xù),只有打仗的時候,才會臨時將陷陣營的指揮權交給高順。這代表什么?

  代表著,用你的時候,你就給我好好辦事兒,不用你的時候,你就給我安靜呆著!

  任何人面對這樣的上司,心中肯定都會有所怨言,但是歷史上高順的態(tài)度是:終無恨意!

  呂布虐他千百遍,他待呂布如初戀!

  像呂布那樣的人都能夠讓其忠心耿耿,更遑論趙云?要知道,如果呂布真的為人很好,讓麾下所有人都忠心耿耿,那就不會出現部下叛變,張遼轉投曹操的事情了。

  所以,高順的忠心,是他自己的秉性所致,并非呂布有多大的人格魅力!

  呂布在下邳被曹操殺死之后,張遼、陳宮、高順都被俘,張遼投誠,陳宮和高順卻寧死不降。

  陳宮臨死前讓曹操幫助他贍養(yǎng)家人,曹操應允。陳宮之所以不投靠曹操,是因為他認為曹操不值得投靠,若是換一個人,搞不好他就降了。

  但高順卻是實打實的,忠臣不事二主,一生只認呂布這個老板!

  所以說,得到高順的效忠,趙云可謂是高興的不得了,這樣一個有本事、又忠心耿耿的部下,誰不想要?

  隊伍中再添一人,趙云高興的有些忘乎所以了,在街上買好了吃食,帶著人回到了李府,當晚喝的酩酊大醉。

  三國時代的酒度數并不高,但卻后勁十足,趙云一個人能喝三壇,差不多十五斤左右。當時沒事兒,第二天起來頭疼的不行。

  本想在床上多躺會兒,但高順來報,李員外回來了。

  李旭這個人,樂善好施,是常山郡有名的大善人,為人極為好客。

  所以,即便李府的人不認識趙云等人,但聽到他們是來拜訪李旭的,都熱情的將他們留下。

  李旭回來之后,聽說有人拜訪,立刻安排人接見,趙云有事相求,只能硬挺著起身,洗漱完畢之后,前去正廳見李旭。

  趙云身高一米八五左右,長的豐神俊朗、風度翩翩,如同一個濁世佳公子,氣質出塵非凡,配上一襲白衣,十分的吸引人眼球。

  第一眼看到趙云,李旭便高興的起身相迎,嘴里說道:“趙公子真是一表人才??!”

  趙云客氣的拱手:“見過李員外?!?p>  李旭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,身體有些發(fā)福,雙鬢微霜,看上去精神頭十足,笑道:“老夫比你癡長一些,若小友不棄,可稱我一聲李叔。”

  趙云點頭:“恭敬不如從命,小侄便高攀了,李叔?!?p>  “好,好!”李旭高興的大笑,熱情邀請趙云入座。

  坐下后,趙云表明來意,李旭點頭道:“年輕人,有一身本事,想著報效國家,守衛(wèi)疆土,值得鼓勵。不知賢侄需要多少錢財?”

  趙云想了想,“對于市價,小侄并不了解。想了想,大概需要招募三百鄉(xiāng)勇的費用,若是可以,最好再有一百匹以上的戰(zhàn)馬!”

  李旭沉默片刻,抬頭問道:“賢侄可知,若要招募鄉(xiāng)勇,需每月支付一千錢,鄉(xiāng)勇戰(zhàn)死,還需再付三千錢撫恤金。如今馬匹價格雖然不算高,但也需要十萬錢一匹。養(yǎng)人養(yǎng)馬還需購買糧草,同樣花費不菲。保守估計,哪怕戰(zhàn)馬只要一百匹,老夫最少也要給你一千五百萬錢!你才能拉的起這一支三百人的隊伍。”

 ?。≒S:這里解釋一下,因為東漢時代的時局不穩(wěn),所以我查過很多資料,但是錢財的信息很難查證。甚至董卓都曾經發(fā)行過貨幣,由此可見,無論我用什么方式來衡量那個時代的錢,都不能算是準確。所以,在錢財方面,我準備自己設定,就像玄幻或者仙俠小說那樣。

  在本書中,一枚銅錢稱為“一錢”,購買力相當于咱們的一塊錢。一千錢,也就是每個月一千塊的工資。普通戰(zhàn)馬十萬錢一匹,也就是十萬塊。這個價格其實不貴,騎兵的作用那么大,把戰(zhàn)馬當成坦克來看,雖然夸張,但也不是不行。

  另外,錢幣分為銅錢、銀兩、金子。一金等于一百銀等于一萬錢!也就是說,趙云給典韋的一百金,相當于給了他一百萬!

  最后重申一遍,之所以這么設定,是為了寫書方便。希望較真的書友,不要跟我扯這個問題,沒有意義。反正主角能有多少錢,都是我安排的,就算我真的按照史實來寫,還不是我想寫多少就是多少,對不對?較真這個問題沒必要,這樣一來,大家看的也舒服一點。

  求推薦、求收藏,有能力的書友能打賞走一走就更好了,謝謝,我愛你們,么么噠!~)

按 “鍵盤左鍵←” 返回上一章  按 “鍵盤右鍵→” 進入下一章  按 “空格鍵” 向下滾動
目錄
目錄
設置
設置
書架
加入書架
書頁
返回書頁
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