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歷史

鄭王天下

第六十七章 初至上蔡

鄭王天下 憶枕中夢 2086 2018-06-17 22:15:06

  三日后,鄭忽一行在蔡國小行人的引領(lǐng)下沿著汝水,逆流而上。

  小行人屬秋官司寇,有下大夫四人,掌管接待邦國賓客和諸侯使者的禮儀。

  按理來說,鄭忽派遣本國士卒前去上蔡告知鄭國世子護(hù)送蔡侯歸國的這種不合常理的舉動,應(yīng)該會引起蔡國執(zhí)政卿的注意才是,現(xiàn)在看來并沒有。

  或者說,蔡國的執(zhí)政卿可能感覺有些困惑,但是,卻怎么也想不到鄭國人能在兩國諸侯相會的時候?qū)⒆约揖辖o挾持了。

  只能說這是時代的慣性思維在作怪。

  不過,蔡國小行人在見到自家君上的時候發(fā)現(xiàn)了異常。

  很明顯的,和自家君上同行的都是鄭國士卒,沒有一個蔡國士卒,如果說這樣再看不出其中的貓膩的話,那他這個小行人也不用干了,直接致仕就得了!

  在發(fā)現(xiàn)了這個情況之后,蔡國小行人立刻就想遣人將此事向上蔡告知。

  鄭忽自然不會傻乎乎的任由消息傳到上蔡,他還想打上蔡一個措手不及呢!

  所以,鄭忽很快將蔡國小行人和其屬從控制了起來,為的就是防止消息泄露。

  蔡國小行人對此也沒有更好的辦法,只得認(rèn)命,畢竟明晃晃的刀劍就架在他脖子上,除了認(rèn)栽還能有什么更好的選擇嗎?

  通過了解,鄭忽也知道了這位小行人可不是一般人,是蔡國執(zhí)政卿黥丑父的嫡二子,名為成。

  從其姓氏就可對其家族的來歷推知一二,黥又稱墨刑,是一種在人臉上刺字并涂墨之刑,以黥為氏,說明其祖上可能是受過刑的奴隸。

  事實也確實如此,其以黥為氏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的三監(jiān)之亂。

  西周初年,天下方定,武王為了安撫殷民,封紂王子武庚祿父于宋,使其弟管叔鮮、蔡叔度、霍叔處相之,并監(jiān)殷民。

  武王死,成王年幼,周、召二公輔政,三叔疑周公將代成王而自立,于是聯(lián)合武庚祿父等一干殷民作亂,史稱“三監(jiān)之亂”。

  周公在取得召公的支持之后,迅速撲滅了叛亂,殺管叔鮮和武庚祿父,放蔡叔度,貶霍叔處為庶民。

  據(jù)說蔡叔度被流放之時,周公只予其兵車三輛,奴隸七十余人。

  后來,蔡叔度的兒子蔡仲改過自新,其實就是不像他老爹那樣反對周公,周公使其相魯,魯國由是大治,周公以此事告成王,而蔡叔度也恰在此時因憂憤而死,于是,成王使蔡仲在汝水之畔立國,續(xù)其先祀。

  蔡仲立國之后,對自家老爹的死也不乏感傷,派人找來了當(dāng)年跟隨他老爹一同被流放的七十多名奴隸。

  而其中有一名奴隸在他老爹被流放的期間,侍奉他老爹特別的恭謹(jǐn)。

  因此,蔡仲免去了此人奴隸的身份,讓他為自己駕車,并且因其受過黥刑,故而,蔡仲賜其氏為黥。

  這就是黥氏一族的發(fā)跡史。黥氏一族因感念蔡仲的恩德,世代忠于蔡國公室,也由此,其家族的地位在蔡國不斷地得到提高。

  到了黥丑父這一代,終于坐到了蔡國執(zhí)政卿的位置。

  “世子,前面不遠(yuǎn)就是上蔡了,是否能讓臣先行去通傳!”臨近正午,黥成小心的對鄭忽請求道。

  鄭忽沒有接話,示意士卒將其控制起來。

  蔡侯見狀,臉色顯的有些不太自然,張口對鄭忽道:“子忽何不讓小行人回去,也好早些讓黥大夫知曉,寡人也能借此好好招待子忽一番!”

  鄭忽當(dāng)然明白蔡侯心中打的什么算盤,無非是想將他被扣押的消息盡早的傳回去,讓上蔡的諸卿提前做好準(zhǔn)備,最好能將他救出來。

  看了蔡侯一眼,鄭忽笑道:“蔡侯此言謬矣!忽奉命送蔡侯歸國,本就是職責(zé)所在,怎敢勞煩蔡侯和朝堂諸卿費心招待?蔡侯勿復(fù)言!”

  蔡侯聞言,訕訕一笑,知道自己的小心思可能被鄭忽看破了,也不再多言。

  鄭忽見蔡侯不再多說,命令隊伍再次加快步伐。

  這一路上鄭忽總有一種不詳?shù)念A(yù)感,他讓陳戎派人監(jiān)視蔡侯卻沒有取得一點進(jìn)展,蔡侯的表現(xiàn)很正常,這讓鄭忽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。

  但是蔡侯若有若無的疏離和敵視卻是做不得假的,如果只是鄭忽有這種感覺那也就算了,關(guān)鍵在于陳戎和他的看法一致。

  這就不得不讓人引起重視了,都說強(qiáng)龍壓不過地頭蛇,要是在這最后的關(guān)頭出了岔子,那可不是前功盡棄那么簡單了,還會因此給鄭國招來一個死敵,雖說鄭國并不懼蔡國,但是,要是老有個蒼蠅在你耳邊嗡嗡叫,也是挺招人煩的。

  所以,鄭忽想要速戰(zhàn)速決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造成既成事實,讓蔡國連反悔的余地都沒有。

  半個時辰左右,已經(jīng)依稀能夠看到上蔡城的輪廓。

  說起來,此時的上蔡城絕對算的上是一流的大都邑,其規(guī)模之宏大,工藝之考究,在列國都是能排的上號的。

  即便到了后世,歷經(jīng)兩千多年的風(fēng)雨,上蔡城依舊較為完整的保存了此時的建筑構(gòu)造,成為后人研究此時建筑的一個標(biāo)本。

  看著越來越近的上蔡城,鄭忽一方面為其宏偉感嘆,與之相比,新鄭倒是有點小家子氣了,另一方面,心中未嘗沒有想要據(jù)上蔡以為己有的想法。

  不過,這也能是暫時想想而已,不要覺的蔡國是宋國的小弟,就代表它弱。

  恰恰相反,蔡國在此時也算是個小強(qiáng),只不過沒有鄭國逆天就是了,要不然鄭莊公也不會和蔡侯相會商議共同應(yīng)對楚國的威脅。

  收起心中一些暫時還不具備可行性的想法,鄭忽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,憑借著一千多人就敢堂而皇之的進(jìn)入別國的地盤,還妄圖想要別人屈膝割地,這怎么看怎么讓人覺得是天方夜譚。

  別看當(dāng)時鄭忽嘴炮打的爽,真具體執(zhí)行起來,遠(yuǎn)比打嘴炮要來的復(fù)雜多了。

  不過事情既然都到這一步了,想要退縮也晚了,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了,況且,鄭忽現(xiàn)在手里還有蔡侯,只要頂住各方壓力將蔡侯控制牢靠了,那么事情就已經(jīng)成功了一半。

  看著已經(jīng)近在咫尺的上蔡城,鄭忽心中大喊道:“上蔡,我鄭忽來了!”

  

憶枕中夢

感謝書友青帝321的打賞??!

按 “鍵盤左鍵←” 返回上一章  按 “鍵盤右鍵→” 進(jìn)入下一章  按 “空格鍵” 向下滾動
目錄
目錄
設(shè)置
設(shè)置
書架
加入書架
書頁
返回書頁
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