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曜往旁邊挪了半個身位,隨后轉過身來,無比恭敬地行了一禮,開口道:“陛下,明真有一事相求?!?p> 李淵瞧見她一副鄭重其事的模樣,笑道:“明真難得有求于朕,但說無妨?!?p> 李曜說道:“太上有云‘積德累功,慈心于物’,明真如今身為道家法師,不能僅通曉經戒齋儀,還須得正己化人,成人達己,故而想去賑濟饑民?!?p> 李淵一聽,頓時肅然動容,這才叫先行先踐,修身傳道,不愧是朕的蓮華??!
可下一刻,他又醒過味兒,賑濟饑民……賑哪兒的饑民?
剛經歷兵災的隴右?
他才詔令涼州方面開倉放糧,顯然不是。
位于抗突前線的河東?
雖然河東供應著十數(shù)萬大軍的糧草,但物產富庶,頂多糧食緊張一點,糧價高一些,卻不致于會出現(xiàn)饑民。
今年天災罕聞,沒有戰(zhàn)亂的地方,幾乎都是風調雨順,地方上要求朝廷賑災的奏表,可謂是寥寥無幾。
那剩下的,便只有他特別“關照”的地方了。
思及至此,李淵心中不由一緊,問道:“明真可是想去北方賑饑?”
若說全天下最讓李淵頭疼的地方,既非正打得熱鬧的河東,也非大戰(zhàn)一觸即發(fā)的江淮,而是竇建德及其舊部劉黑闥先后盤踞過的山東。
原因無他,才華不足而仁厚有余的竇建德實在太得民心,即使敗亡之后,北地民眾也對其念念不忘,到處都有百姓為“夏王”修廟,朝廷雖見一個拆一個,但還是屢禁不止。
為了建立朝廷在黃河以北地區(qū)的威信,李淵及朝廷諸公卿想了很多辦法,諸如免田賦、輕徭役,試圖修生養(yǎng)息,結果不但收效甚微,還被劉黑闥兩次起事無情打臉。
特別是劉黑闥的第二次起事前夕,李藝治下的幽州發(fā)生饑荒,朝廷考慮到河北需要修生養(yǎng)息,舍近求遠,改為從河洛地區(qū)調運糧食,結果全都落入打劫糧隊的百姓手中,并成為了反王的軍資,氣得李淵直沖北方大罵“刁民”。
最要命的是,劉黑闥可沒有“不殺徐蓋,生還神通”的竇建德那么仁慈,朝廷派去接管竇建德地盤的官員,被劉黑闥清洗了大半,以致于現(xiàn)在地方官府嚴重缺員,甚至半數(shù)以上的縣,至今連個縣令都沒有。
可一個地方,絕不是隨便派一個人去,就能治理好的,新到任的官員,開始正式辦事前,還需熟悉地理山川環(huán)境,了解民生民俗。
更何況,北方百姓如此抗拒唐朝廷的統(tǒng)治,一旦有了物質條件,搞不好又會有人借機起事,而李淵下達針對山東的售糧禁令的原因,其實是逼迫他們背井離鄉(xiāng),分散乞食,同時也是為了防止他們沒完沒了地一反再反。
李曜認真地點了點頭:“陛下圣明,明真的確想賑濟山東饑民,但無需前往山東,而是打算在華陰搭建粥棚,以便為饑民提供裹腹之食?!?p> 李淵是何等人物,心思一轉,便隱隱有些明白李曜的言外之意,說道:“明真想要朕做甚么,不妨直言?!?p> 李曜認真地道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,明真懇請陛下放山東饑民入潼關就食,具體米糧和冬衣,由明真募集,明真會竭盡全力不給朝廷添加負擔?!?p> 李淵聽罷,卻輕捋頜下長髯,低頭沉吟不語。
廬陵公主覺得父親似乎有些猶豫,不由使勁眨了眨眼,眸中頓時漾起了淚花兒,對李淵顫聲道:“兒曾在前朝見過易子而食的場面,便知饑民有多慘,上天有好生之德,父親就答應明真的請求吧!”
這時,三人的交談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,李淵似有所覺地抬頭一看,就見船上的妃嬪和女兒們已然全都站在了身邊。
大唐立國還沒幾年,在場絕大多數(shù)人,包括年齡最小的九江公主,都親歷了那場造成中原人口銳減的隋末大亂,其中顛沛流離或險遭不測者,可謂大有人在。
因此萬貴妃、尹德妃等人一聽到李曜說及饑民之事,便紛紛停止了侃談,聚集到李淵三人的周圍,從每個人的表情來看,明顯都是希望李淵答應下來。
畢竟無論從任何時代來看,行善都是深受世人推崇的美德。李淵根本無法拒絕,只得點頭同意:“朕允了?!彪S即又嘆了口氣,說道:“朕不能使百姓飽腹,安居樂業(yè),卻也難辭其咎,豈會全由明真一人來操辦,待到明日早朝,朕自會與朝堂諸公商議此番賑濟災民的具體事宜?!?p> 李曜和廬陵公主對視一眼,心照不宣,齊齊拜揖道:“陛下仁慈,萬歲!萬萬歲!”
“萬歲”在唐朝其實只是一句歡呼語,雖然常用來稱呼皇帝,卻非皇帝專用,只是“萬萬歲”貌似武則天時期才有出現(xiàn)。
眾人還是頭一遭聽到如此既絕且妙又順口的贊語,于是全都有樣學樣地高呼起來,一時間“萬萬歲”響徹了南海池的上空……
……
……
殘秋,冷風瑟瑟,天地一片肅殺。
成群結隊的饑民聚集在一起,步履蹣跚地在道路上徐徐前進,路邊一整片林子的樹木皆被剝去了外皮,更看不到一片樹葉,不少人趴伏在地上,用臟污的雙手挖掘著地底的草根,甚至連地里的白色泥土,也都成了他們裹腹的食物,在道路的兩邊靜靜地躺著許多人,有男有女,有老人孩童,都已沒了生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