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帝問策,尚且年幼的女帝持劍立于殿下。
“你就不打算坐一會兒?”吳文帝哭笑不得的看著自己的女兒。
自從女帝宣布要養(yǎng)正氣,蕩人間之后,她就再也不肯跟自己這個父親同起同坐了。
果然,女帝直接搖頭道:“我要養(yǎng)銳氣,跟你坐一起會破功的?!?p> 所謂銳氣,無堅不摧,無物不破,百折不撓,如果在養(yǎng)氣的時候心生懈怠,那最后養(yǎng)出來的只能是不堪大用的烏煙瘴氣。
吳文帝也不強迫她,當即問道:“最近網(wǎng)上愛國熱情熾烈,乃至于有人說,如果你想改變這個國家,你為什么不努力成為政務府的一員?對這個,你有什么想法?”
這是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,左右兩方是號稱愛國的粉紅和據(jù)說恨國的恨國黨。
“這個問題我也有關(guān)注,也有思考”女帝理了思路,說道:“一開始的時候,我也是站在粉紅這邊的,想要改變就去努力,萬般路徑都有,你不走你怪誰?”
“但慢慢的,我有了其他的想法?!?p> 路,確實是有,但走的通嗎?
政務府選人看才不看志,想法再美好,也沒有你施展的余地;在各個領域發(fā)光發(fā)亮,最后怎么也繞不過一個官字,清者死,濁者生,這樣的戲碼不知道上演過多少遍了。
“社會是復雜的,現(xiàn)實的,層層相扣的,每一個改變都需要巨大的能量,包括個人能力,家庭背景,社會際遇,這種話聽起來好聽,但一開始就默認淘汰掉絕大部分人?!?p> 再怎么樣,機會都是有限的,有人的愿望實現(xiàn),那就肯定會有更多人憋著氣生活。
“那要是你,你會怎么說?”吳帝再問。
“我會說,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,需要在特定的地方才能改變社會,那這個國家肯定有問題?!?p> 改變還要什么條件?不應該只是考慮能不能?
“現(xiàn)在不就是這樣的嗎?從下到上,那么多的渠道,怎么還會有人跳出來罵社會呢?”吳文帝不慌不忙的問道。
“您自己都說了渠道,改變應該是一種可以被自我意志完全掌控的力量,而不是必須滿足一系列前提之后才能達成的結(jié)果?!?p> 那不叫改變社會,那只是你的想法被社會選擇了。
什么人的意見會被選擇?歷史告訴我們,不是良言,而是馬屁。
“可要是所有人都能改變社會,那社會不是亂了嗎?”社會應該是穩(wěn)定的,健康的,所有的改變都應該建立在這個基礎上,而他們所遇到的所有問題也都是因為這個基礎。
維護穩(wěn)定,那就意味著大部分人必須保持緘默,至少在大事上是這樣的。
“一成不變的是死水,動蕩不安的是亂世,這個道理我當然懂得,所以我所說的改變,并不是大局上的改變,而是細微處的改變。”
女帝年紀尚輕,對社會的理解還不成熟,但也正因為她年紀輕活力旺盛,所以她才能看到大人物忽略的東西。
小人物的心情。
“覺得所有人都在意社會大局,這是一個很愚蠢的自以為是的想法,事實是國家大部分人都沒有能力和精力去理會政治上的事?!?p> 小日子過的舒舒服服的,為什么要瞎操那個心呢?
所以我們可以看到,小人物在遇到社會壓力的時候,他們往往是無助的,暈頭轉(zhuǎn)向的,因為他們從未思考過這樣的事情。
“就算是有所關(guān)切的人,包括政務府里很大一部分人,他們所涉及的政治也只是與自身相關(guān)的很小一部分?!?p> 東西被偷了就去報案拿回來,基層瞎搞就找證據(jù)舉報他。
社會離個人太遠,如非必要,沒人想要跋涉。
但為什么還是有這么多人把矛頭指向國家呢?
“因為權(quán)力并非割裂的,而是一體的,每一個細枝末節(jié)都指向這個龐然大物的深處?!?p> 有人倒霉自然會被清掉,但更多人是被護著,請求解決問題的人就像是苦苦哀求的狗,等著命運恩賜自己。
“有人運氣好,于是得意洋洋的維護這套規(guī)矩,但也有人運氣差,成了被人嘲諷的傻子?!?p> 女帝緊握著利劍,腰桿挺直:“對國家而言,那是無足輕重的細節(jié),但對百姓而言,那是自己的人生,所以明明國家處處為民好,但百姓卻總是不領情?!?p> 因為你們搞再多的宏大敘事,還不如派些人下來好好扶貧。
“每一個吳國人,都應該有權(quán)力,有力量改變自己的生活環(huán)境,如果他的力量小,那他就只改變身邊的人,如果他力量大,那他可以改變整個國家,但無論如何,他都可以直接的改變一些東西,而不需要去考什么政務府?!?p> 因為絕大部分吳國人考不上。